重庆瞭望|今天,为何还要强调劳动教育?
新重庆-重庆日报 程正龙 况秋鹏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再次强调劳动教育恰逢其时、很有必要。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因校施策贯彻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大中小学开设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切实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社会各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劳动内容和形式不断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从校园到田园、社会的劳动教育实践有何作用?当下究竟需要怎样的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生存的基本能力。对学生而言,掌握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对未来的成长成才、建功立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那么,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在哪里?
劳动教育是融合“五育”的“粘合剂”。要开展好劳动教育,就要先打开对“劳动”一词的想象力。从洗衣做饭到农耕劳作,从工业生产到志愿服务,从修理电器到科研实验……劳动的半径越广,教育的契机也就越多。
当然,劳动教育的智慧,绝不限于劳动行为本身,更要在劳动中引导学生,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综合育人。例如,重庆一所小学创办“红领巾农场”,组织学生们亲身播种、浇水、施肥、捉虫,还在劳动后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加深劳动体悟,助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是激发学习热情的动力源。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情绪,对于维持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比如,在农业实践基地,当生物课本中的光合作用呈现为秧苗生长,当“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诗句化为现实图景……劳动教育这把“钥匙”,便能激发出学生们对生活和学习的原始热情。
劳动教育是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耕读传家”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之一,强调耕作与读书并重,注重培养勤劳务实、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立志、修身、立德的责任感。
从《齐民要术》的农耕智慧到《天工开物》的工匠技法,劳动始终是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通过劳动教育,学生们不仅可以体会到劳动的乐趣,还能切身感受“劳动最光荣”的思想真谛,接续传承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自觉劳动的“文化基因”。
劳动教育是树立正确劳动理念的有力抓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挥锄播种,浇水施肥,除草……通过劳动教育挥洒汗水,更能让学生们理解劳动、尊重劳动。

▲两江新区青禾童心小学将楼顶、花台等地转变为劳动课堂,教师带领学生们共同参与油菜籽收割。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劳动教育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的必需品。
从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到修订教育法,正式将“劳”纳入教育方针;再到将劳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近年来,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
然而,部分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学生未能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劳动教育的缺失,对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因为缺乏必要的劳动,不少孩子出现发胖、近视等健康问题。
数据为证:2023年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另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约为19%。面对少年儿童肥胖、近视等问题,增加户外劳动教育是防控“良方”之一。
劳动教育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面对真实世界的风雨,而非永远躲在温室之中。现实中,部分教师不想让劳动课影响其他科目,将劳动课开展简单化为扫地、擦玻璃。一些学校以存在安全隐患、缺乏专业教师和专业场地为由,将劳动课局限在校园卫生清洁、课堂手工制作,学生们缺少出力流汗、磨炼意志的真实劳动体验。

▲2024年4月26日,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学生在举行烹饪美食比拼活动。罗川 摄/视觉重庆

作为“五育”融合的关键枢纽和突破口,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突破传统教育的壁垒,来一场实打实的“破壁行动”。
要突破思想壁垒,重视劳动的教育意义。
劳动教育的落脚点是教育而不是劳动,若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们往往只会看到劳动辛苦的一面。劳动教育并非“没苦硬吃”,而是以教育为导向,在劳动中发掘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意义,帮助学生们深刻领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
要突破空间壁垒,充分激发劳动教育的活力与潜力。
劳动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园,而是要走进更加广阔的天地。学校可以与校外的一线劳动组织达成合作关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更加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
例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社会力量打造“助农包裹”,学生们不仅可以体验田园劳作的乐趣,还能参与农产品分拣、供应链设计、品牌策划等多种实践活动,展现了劳动教育的多样性。
要突破专业壁垒,实现劳动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目前,部分学校的劳动课都没有专业教师,往往由其他科目老师兼任,劳动教育缺乏专业性。对此,一些学校积极探索开展“劳模工匠走进校园”活动,让一线劳动者现身说法,既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又能加深学生们对劳动实践和劳动精神的理解,值得学习借鉴。
此外,随着社会发展,劳动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劳动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在教授传统劳动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与科技创新、产业变革、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从校园到田园,从理论到实践,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一场突破思想之茧、跨越空间之界、打破专业之墙的深层变革,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既会仰望星空,又能俯身耕耘”的时代新人。
-
2025-05-01 10:47:00
-
2025-05-01 07:09:00
-
2025-04-30 17:07:00
-
2025-04-30 08:20:00
-
2025-04-28 09:15:00
- “让中国老年人眼睛亮起来”——辽宁省慈善联合总会联合爱尔眼科共同启动2025年辽宁省春季“银发复明工程行动”
- 湖南道县:春耕好时节 早稻育秧忙
- 广安市二级巡视员王小兵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花开时节逛咸阳”——2025咸阳市赏花季系列活动暨“花开礼泉·杏福有约”赏花季正式启动
- 山东威海5岁男童被殴致死案未当庭宣判,生母庭审中致歉
- 每年仅60元!“熊孩子”闯祸最多能赔几十万
- 5:1:2驳回弹劾!韩德洙复职,尹锡悦也能“无恙”吗?韩国迎来关键一周
- 华为上汽合作鸿蒙智行“尚界”品牌被曝计划4月10日发布
- 新航季 南航在吉航线全面升级 持续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 iPhone17惊艳设计实锤 iPhone15价比老人机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