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扣款,究竟方便了谁?
近日,“自动扣款”相关话题登上热搜,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自动扣款”的经历。数字时代,自动扣款像一条隐形的传送带,将生活缴费、会员订阅的繁琐流程压缩成“无感秒付”。但当这条传送带突然脱离掌控——扣款金额莫名跳涨、免费试用变“自动续费”、关闭按钮深埋于层层系统迷宫时,技术赋予的便利瞬间异化为一场无声的“信任围剿”。让人不禁要问,不尊重消费者选择权和知情权的“自动扣款”究竟方便了谁?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自动扣款的矛盾性恰在于此:它既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也将部分资金支配权让渡给了平台。某些平台用“首月1元”的诱饵,却在暗处埋下自动续费的引线,字体小如蚂蚁的条款、默认勾选的选项,让用户稍不留神便“被同意”。开通只需一键,关闭却需层层“闯关”。有用户关闭App内续费后,仍因订阅渠道不同被扣款。这种“开易关难”的落差,硬生生将“科技便捷”异化为“强制消费”。
其实,针对自动续费等消费陷阱,早有明确的法律规范。2021年《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出台,要求自动续费需显著提示,且不得默认勾选。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同样要求经营者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否则违规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但仍有平台用“花式操作”钻空子:条款藏身于折叠页面的夹缝,扣费通知化作账单里一行模糊代码……当纠纷发生时,平台往往将责任推给“用户主动授权”,而协议中那句“随时可关闭”的承诺,在复杂的操作流程前显得苍白无力。
如果平台把“便利”变成“套路”,透支的不仅是消费者的钱包,更是信任。当用户对每一个“优惠”都充满警惕时,平台的健康发展也将受到影响。这种认识,不能完全靠平台自觉领悟,也需要监管的积极作为,共同明确经营的边界,培育市场健康的秩序和风气。
只有当消费者不必时刻警惕“钱包失控”,当每一次扣款都伴随着充分的知情与自主的选择,技术才能真正回归服务本质——既做效率的引擎,也成为安全感的锚点。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U022
-
2025-05-10 19:35:00
-
2025-05-10 16:15:00
-
2025-05-08 22:13:00
-
2025-05-07 11:30:00
-
2025-05-07 09:44:00
- “让中国老年人眼睛亮起来”——辽宁省慈善联合总会联合爱尔眼科共同启动2025年辽宁省春季“银发复明工程行动”
- 湖南道县:春耕好时节 早稻育秧忙
- 广安市二级巡视员王小兵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花开时节逛咸阳”——2025咸阳市赏花季系列活动暨“花开礼泉·杏福有约”赏花季正式启动
- 山东威海5岁男童被殴致死案未当庭宣判,生母庭审中致歉
- 每年仅60元!“熊孩子”闯祸最多能赔几十万
- 5:1:2驳回弹劾!韩德洙复职,尹锡悦也能“无恙”吗?韩国迎来关键一周
- 华为上汽合作鸿蒙智行“尚界”品牌被曝计划4月10日发布
- 新航季 南航在吉航线全面升级 持续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 iPhone17惊艳设计实锤 iPhone15价比老人机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