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为翼 绽自强之光——记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表彰中的教育力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5:30:00    

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大会表彰了200名“全国自强模范”、200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当天下午,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京举行。武汉理工大学盲人博士研究生黄莺、江苏东台特殊教育教师李康、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冠军陈良杰等8名全国自强模范和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代表,讲述了各自在不同领域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其中不乏教育改变命运的时刻、师生心手相连的回忆,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

视力或许受限,但认知的疆域无限宽广。当教育公平的阳光普照,每个生命都能绽放光彩。

2岁时的一场高烧,让黄莺永远失去了光明。6岁,她进入盲校寄宿求学,彼时视障学生可选专业有限,职业道路似乎被框定。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有盲人参加考试时,为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这让我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大学梦,突然变得触手可及!”黄莺成为宁夏首位参加普通高考的盲人学生,以高出当地理科一本线85分的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

然而,进入大学,挑战接踵而至。此前,黄莺从未在普通学校就读,学校也未接收过视障学生。市面上几乎没有盲文版大学教材,看不见黑板,她又该如何参加考试……

幸运的是,黄莺遇到了许多为她“劈山开路”的人。辅导员每学期提前获取书单,扫描成电子版供她用读屏软件学习;考试时,学校专门准备电子试卷,允许她用电脑作答,并延长考试时间;高等数学课上,志愿者学姐一道题一道题口述讲解,黄莺抄写了300页盲文笔记,以97分的成绩为课程画上句号。

从2015年到2025年,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黄莺一路披荆斩棘,不断解锁新身份:作为宁夏盲协的一员,她负责开展“黑眼睛读党史”活动,组织盲人朋友用听读方式学习;作为自主生活培训导师,她参与视障者自主生活重建项目;作为自媒体博主,她用视频记录生活点滴,全网粉丝突破百万,让更多人了解了视障人士生活,推动了无障碍设施的完善。

“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这句话不仅是黄莺的人生信条,更是她面对困难的宣言,她希望,通过专业知识,开展更多与残障相关的学术研究,让融合之光照亮更远的地方。

“孩子别怕,李老师都会陪着你”

当命运骤然按下“静音键”,于无声处绽放芳华,是生命最美的回响。

在江苏省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室里,教师李康正用手语与学生们交流,这双手曾为许多聋人孩子推开了通往未来的窗。

年仅1岁时,李康因因药物过敏而双耳失聪。“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和其他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别人可以做到的,我也一样可以做到。”在这份倔强的支持下,她考入天津理工大学,成为苏北地区首位聋人大学生,毕业后毅然返乡执教,决意帮助更多孩子打破命运的桎梏。

特教工作远比想象中艰难。学生玲玲(化名)曾因残障自卑,学习也有一些偏科,一次模拟考试后,数学只得了30多分的她扑进李康怀里痛哭。看着玲玲红肿的眼睛,李康仿佛看到了从前的自己。

李康拉起玲玲的小手,轻轻擦干她眼角的泪水后说:“孩子别怕,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李老师都会陪着你。”从此,她们在书桌前并肩作战,从基础口算到复杂公式,用细水长流的坚持,换来玲玲考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优异成绩。

27年间,李康教过的100多名听障学生中,有32人升入高校。她还坚持开设公益阅读课,在她的带动下,东台市组建起手语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队,成为残疾人阅读推广的新生力量。

“感谢这些年我教过的学生、遇到的志愿者和结识的书友,他们让我看见了永不言弃的真、乐于助人的善和内心纯净的美。”从无声世界的追光者到播撒星火的引路人,李康用27年时光诠释,真正的教育是让每个生命在阳光下绽放独特的光芒。

“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

将平凡之事雕琢至非凡之境,便是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1岁时,陈良杰被确诊为先天性听力残疾,从此,他的世界便被一层无形的屏障所隔绝。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他决心要像健全人一样生活,并带着这份信念走进了普通学校。

课上盯着老师的口型读唇语,课下主动向老师请教,在陈良杰的不懈努力下,他于2006年考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学计算机可以少说话,多做事。”在校期间,陈良杰每天都在机房埋头苦练文字录入技能。看着他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指尖飞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大一那年,微软举办的大学生中英文看打比赛,成为陈良杰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他报名参赛,并一路过关斩将,拿下浙江赛区冠军,次年成为大陆地区决赛十强。除了陈良杰,其他选手都是健听人。这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

大学毕业后,陈良杰成为一家包装材料公司的制图员。他未曾停下学习的脚步,不断精进技能,多次获得国家级赛事奖项。2023年,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法国举行,陈良杰从20位世界高手中杀出重围,获得冠军。这次比赛不仅让他实现了计算机技能大赛的全满贯,更在世界残疾人职业技能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残疾人不再仅限于完成流水线上简单重复的工作,像我一样通过接受职业教育,钻研技术,成为专业能手的能工巧匠大有人在。”2024年,陈良杰的工作室被评为“陈良杰技能大师工作室”,已培养出数十名取得中高级技能证书的残疾员工。他想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只要脚踏实地,每个人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跑出精彩的人生。(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杨文轶)

作者:杨文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