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一碗菜”盛满新风
安驾庄镇是肥城市面积最大的乡镇,有71个行政村、8.9万人、10.5万亩耕地。去年以来,这个镇针对农村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问题,创新探索白事“一碗菜”做法,既减轻了群众负担,又实现了乡风文明。经测算,推行“一碗菜”可每年为全镇群众节省开支300多万元。

从“坐大席”到“一碗菜”。“大伙儿都忙活一上午了,来吃碗菜先歇会儿吧。”4月28日中午,安驾庄镇张家埠村党支部书记张敬正在忙着招呼客人。“早些年村里办丧事,主家都讲究个场面,每桌的菜肴数量在11到15个不等,通常要摆三四十桌,每桌的开销至少500余元,这样算来整场丧事的花费少说也得两三万元。”村民张立华回忆道,当时有些大家大户的能摆到五六十桌,花费就更多了。
作为村里的长者,今年77岁的张庆涛回忆说,多年前,有的村民为了面子“风光”大办丧事,有的家庭咬牙硬撑,有的贫困家庭无奈东借西凑,背上经济债和人情账。
一些人家口袋空了、亲情淡了,“死”要面子“活”受罪,逝者葬礼变成生者负担,陈规陋习成为紧箍农村群众的一道“无解难题”。
“现在我们村办理白事都是‘一人一碗菜’,菜品很简单,一般是普通的肉和菜炖一炖,一碗10多元,馒头随便吃,提倡不用烟酒。”张敬说。

在安庄,像这样丧事简办的村庄还有很多。“我们村白事由村里处事公道、在群众中威望高、办事能力强的村干部、退休教师和村民代表出面,组成红白理事会,帮忙为村民操办红白喜事,既省事又省钱,效果很好。”冯家楼村党支部书记李会介绍,如今,安驾庄镇白事“一碗菜”早已成为当地人的习惯和共识。
从十人一桌的“大席”,到一人一碗的烩菜;从东借西凑办丧事,到“厚养”“薄葬”待老人,小小的“一碗菜”,成为当地破除殡俗陋习的“利器”。
从“不接受”到“常态化”。然而,“一碗菜”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推行之初,也遇到了一些波折。当时,村民们谁也不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怕亲朋好友说小气,落个不孝的名声。
回忆当初,冯家楼村党支书李会感触颇深,她说,当时也有部分村民无法一下子都能接受这项改革,她带领村“两委”走街串巷挨家劝说,做了不少努力。
正是在那一年,村里的老党员冯成田的老伴去世,他顶住压力,带头为老伴举行“薄葬”,把坐大席改成了所有宾客一人一碗菜,一共花费不到万元。

冯成田用行动说服了许多村民。从那以后,村里的丧事都是以此为样本,“一人一碗菜”简约办理,也为村民减轻了不少负担。
“白事‘一碗菜’,既顾全了主家的面子,又大大降低了费用。”安驾庄镇民政工作负责人孙红介绍。
针对丧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安驾庄镇组织多个调研组,先后赴全镇70余个村庄走访群众近万人次,在此基础上,制定十条“硬核”标准,形成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移风易俗工作的意见》,详细规定丧葬用餐标准,一律吃“一碗菜”。
现在,“丧事一碗菜”在安驾庄镇71个行政村已实现了全覆盖、常态化,丧事操办流程全部实现了标准化、模式化、规范化。
“安驾庄镇实行丧事‘一碗菜’后有了标准,治丧就餐人数大大减少,刹住了盲目攀比之风,弘扬了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又能让亲朋吃上一碗热饭,暖了人心,拉近了亲情。”孙红介绍。
一个乡镇这样大的力度推行“移风易俗”,一年下来到底能省多少钱?
据安驾庄镇民政部门统计,全镇年均死亡600余人,丧事就餐“一碗菜”的做法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300万元。
从“祭之丰”到“养之厚”。老人去世,“薄葬”仅是形式的简化,“厚养”才更值得关注。
去年以来,安驾庄镇针对老年人“一锅饭吃一天、一个菜吃三餐”的生活现状,立足实际,认真研究村内老人衣、食、住、行等问题,结合全镇推行的“一块田”改革,打造“一块田”养老服务站,村集体将“一块田”经营所得收益用于养老中心持续运营。每天为老人提供一荤一素一面食一汤,老人们时常聚在一起,一边品味着美味可口的饭菜,一边拉家常。
在解决农村老年人吃饭问题的基础上,安驾庄镇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养老中心建有康复室、寝室、澡堂、理发室、洗衣室等各类功能室,为老人提供包括助餐、助浴、助洁、助医、辅助就业、日间照料、家政服务、休闲娱乐等内容在内的八项“服务清单”,切实解决了农村老人养老难题。
在正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理论宣讲室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庆贺正在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他用“一碗菜”的省钱账单,向村民倡导文明新风,他表示,让群众理解和支持“一碗菜”工作,必须站在群众立场,变大道理为大白话,使群众听得明白,真心觉得好。
据调查了解,推行“一碗菜”后,村里的好儿女、好媳妇、好婆婆、好村民变得越来越多了,大家遵守村规民约,带头移风易俗。如今,以善治家、以孝传家、以德兴家已成为安庄新风尚。
“我们提倡老年人在世时厚养,去世之后薄葬。厚养能使老年人晚年更幸福,薄葬则能省下一些费用,减轻年轻一辈负担,让他们未来的日子能过得更好更踏实。”安驾庄镇党委宣传委员陈浩感慨地说。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张静)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
2025-05-08 14:14:00
-
2025-05-08 07:01:00
-
2025-05-07 11:42:00
-
2025-05-05 16:44:00
-
2025-05-03 21:43:00
- “让中国老年人眼睛亮起来”——辽宁省慈善联合总会联合爱尔眼科共同启动2025年辽宁省春季“银发复明工程行动”
- 湖南道县:春耕好时节 早稻育秧忙
- 广安市二级巡视员王小兵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花开时节逛咸阳”——2025咸阳市赏花季系列活动暨“花开礼泉·杏福有约”赏花季正式启动
- 山东威海5岁男童被殴致死案未当庭宣判,生母庭审中致歉
- 每年仅60元!“熊孩子”闯祸最多能赔几十万
- 5:1:2驳回弹劾!韩德洙复职,尹锡悦也能“无恙”吗?韩国迎来关键一周
- 华为上汽合作鸿蒙智行“尚界”品牌被曝计划4月10日发布
- 新航季 南航在吉航线全面升级 持续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 iPhone17惊艳设计实锤 iPhone15价比老人机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