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民航局禁带不合格充电宝:精细监管绝非“一收了之”
今年以来,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机上起火冒烟事件多发,对此,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紧急通知,禁止旅客携带相关不合格产品乘坐境内航班。
小充电宝隐含大风险,有关部门出了硬招、亮了红线,但不少乘客心中仍是一堆问号:充电宝到底能不能带?什么样的充电宝能带?这恰是考验政策续航能力之时,精细监管绝非“一收了之”。
充电宝安全问题,本质上是锂电池技术与管理短板的集中暴露。无论是劣质电芯的隔膜缺陷,还是过充、短路引发的热失控,都指向生产标准、市场监管的多重漏洞。
当“便携刚需”遇上安全隐患,政策干预必须精准发力,既不可因风险而裹足不前,也不可对隐患视若无睹。
政策“快充”,更要长效续航。民航局的紧急通知是必要的响应举措,但长远来看,充电宝安全需要更系统的治理方案。一方面,要严把生产关,强化3C认证的动态监管,对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厂商形成震慑;另一方面,需完善全链条追溯机制,确保问题产品能高效、安全召回。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电商平台仍在销售无认证产品,而许多消费者对充电宝的选购、使用常识还存在不足。政策若想真正续航,就必须覆盖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避免引发新的安全隐患。
从更广视角看,充电宝安全问题折射出新兴产业发展的共性挑战——如何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对快充、高能量密度等新技术的追求,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在行业加快推广新技术的同时,监管部门也需同步更新政策标准,避免政策滞后于市场。此外,公共场所的应急设施配套、消费者的安全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只有将安全理念深深扎根到技术研发、产品规划和公众意识中,便利与安全才能并行不悖。
小小充电宝,考验的是社会治理的精细度。政策法规提升续航能力,才能为出行安全保驾护航。在群众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唯有筑牢标准防线、强化监管韧性、提升公众认知,才能让更多新技术用得放心、舒心。
来源:新华社
-
2025-07-02 20:54:00
-
2025-07-01 00:42:00
-
2025-06-28 10:05:00
-
2025-06-28 08:00:00
-
2025-06-27 07:21:00
- “让中国老年人眼睛亮起来”——辽宁省慈善联合总会联合爱尔眼科共同启动2025年辽宁省春季“银发复明工程行动”
- 湖南道县:春耕好时节 早稻育秧忙
- 广安市二级巡视员王小兵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花开时节逛咸阳”——2025咸阳市赏花季系列活动暨“花开礼泉·杏福有约”赏花季正式启动
- 山东威海5岁男童被殴致死案未当庭宣判,生母庭审中致歉
- 每年仅60元!“熊孩子”闯祸最多能赔几十万
- 5:1:2驳回弹劾!韩德洙复职,尹锡悦也能“无恙”吗?韩国迎来关键一周
- 华为上汽合作鸿蒙智行“尚界”品牌被曝计划4月10日发布
- 新航季 南航在吉航线全面升级 持续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 iPhone17惊艳设计实锤 iPhone15价比老人机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