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娃喂退烧药竟喂出了肝衰竭,儿科医生提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8:10:00    

退烧药是婴儿的常用药,但如果用错了,可能会出大事。日前,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了一名10个月大的女婴小汐(化名),因家长给她服用超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滴剂,从普通发烧变成了急性肝衰竭。

退烧药成了“催命符”

小汐因“疱疹性咽峡炎、胃肠功能紊乱”入院,初期生命体征平稳,但入院检验发现肝功能异常、炎症指标显著增高。更令人揪心的是,入院第二天患儿突然出现嗜睡、凝血功能障碍,病情急转直下,立即绿色通道转入红荔院区PICU。

经过医护人员一番追问,家长在患儿发热期间,不到24小时就喂了4次对乙酰氨基酚,每次剂量高达800毫克。按说明书推荐标准,10公斤重婴儿单次最多只能服用150毫克,小汐服用剂量超出了5倍多!

超量服药后,小汐肝功能急剧恶化、发生凝血障碍及神经症状。医生迅速锁定诊断——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导致的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

PICU及时开展多学科抢救

在PICU主任赵宏霞带领下,PICU团队立即启动“五线并进”抢救:紧急调配特效解毒剂乙酰半胱氨酸静滴解毒;联用联苯双酯等药物护肝;大量补液利尿促排泄,输注血浆纠正凝血异常;短期用甲强龙调控炎症;同时做好血浆置换准备。

抢救期间,团队连夜联系市外单位检测,显示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0.6μg/mL(低于急性中毒阈值),因距末次给药超过30小时,药物已大量代谢。鉴于药物代谢充分、血药浓度低、血氨正常且肝功能逐渐好转,最终未行血浆置换。

经过8天救治,小汐肝功能恢复正常。

▲患者家属为医护团队送锦旗。

婴儿服药要遵循剂量和间隔要求

据了解,对乙酰氨基酚是儿科最常用的退烧药,但它的安全窗较窄,每日最大剂量不可超过60mg/kg。因为婴幼儿肝脏发育还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只有成人的20%-40%,肝脏扛不住,就会直接“罢工”。所以,家长给娃吃了退烧药,如果出现持续嗜睡或者莫名烦躁哭闹,皮肤、巩膜(眼白)黄染,呕吐物带血或者拉黑便,尿量明显减少,烧退了,脸色还是惨白惨白这些情况,一定要赶紧送医。

2025年《中国儿童用药安全白皮书》显示,86%的婴幼儿药物中毒,都是家长自行调整剂量搞出来的。医生提醒,给娃喂药一定要剂量算准了再喂,建议使用专用喂药器,避免“目测估量”。同时,要严格控制间隔时间,退烧药两次用药至少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别为了快速退烧“加量加次”。此外,很多复方感冒药里也有对乙酰氨基酚,要避免同时服用/使用,混着吃等于“叠加中毒”。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