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银行!洛阳伏牛山区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4 09:16:00    

  洛阳生态有多好?两组数据为证——

  1281万亩,这是全市的林地面积,占市域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的56%;45.8%,这是洛阳的森林覆盖率,而全国、全省森林覆盖率均约为25%。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

  天高云阔的初秋,扎进伏牛山腹地的密林深处,山重水复间,一条条破茧之路“柳暗花明”……

  从“老虎鸡”看“林下养”

  “咯嗒、咯嗒、咯嗒——”循着此起彼伏的鸡鸣,走向山坡,一群毛色黑亮的跑山鸡在林间穿梭、漫步觅食。

  “这鸡是东北虎的上好‘口粮’,因此得名‘老虎鸡’!”栾川重渡沟管委会王坪村党支部书记李青春的话令人为之一震。

  王坪与重渡沟、竹海野生动物园两大景区隔伊河相望。曾经,旅游村“富得流油”,而王坪村“除了树多,别的啥都没有”。

  守着林坡,能干点什么?

  “两景区每年上百万游客量,动物园里还有100多只老虎,都要‘吃鸡’!”一个金点子,让大家豁然开朗。

  很快,在林业部门支持下,王坪村林下养鸡产业发展起来。如今,500亩山林每年出栏量达1.5万只,主供旅游餐饮和老虎饲喂。

  “林间长大的鸡子,吃虫子青草,喝自然山泉,肉质紧实,而且运动能力强,老虎想抓住它也不容易。如此一来,‘老虎吃鸡’不仅更具观赏性,还有助于保持其野性。”李青春满脸笑意。

  从“一味药”看“林间种”

  六味地黄丸,一剂中医药经典名方,而在六味之中,山茱萸必不可缺。

  走进叫河镇牛栾村,河沟旁、山坡上,乃至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遍植山茱萸。到了霜降之后,山茱萸的皮色由绿转红,一串串玛瑙般的红果子是最迷人的秋色。

  “集体林权改革之后,山定了权,树定了根,老百姓依靠林坡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的积极性大幅提升。”祥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王祥坦言,得益于林改政策,当地茱萸种植面积已达2.3万亩。

  “以前种药靠经验,现在讲科学!”近年,林业部门联合龙头企业打造山茱萸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对多种管理模式下药材产量、品质、药效的综合对比,遴选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有效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

  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如今,还一个变化令人欣喜:大多数山茱萸没有走出栾川,而是依托龙头企业实现就地加工。

  就在一个月前,以山茱萸为主导品种的伏牛山中药材产业园在牛栾村正式运营,将加速赋能中药材产业链价值链全面跃升。

  从“森景房”看“林中游”

  雨过天晴,云雾在山谷里升腾。一幅烟雨朦胧的水墨画在叫河镇黎明村天河大峡谷铺陈开去。

  一番跋涉后,藏于深谷的“静园”森林康养民宿映入眼帘。这里房前有溪,屋后有山,花草种满庭院,别说多有情调了。“开窗即是森林,满满的负氧离子!”民宿负责人张光辉的夸赞引得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来上一个深呼吸。

  黎明村偏居山隅,却是炎炎夏日里难得的避暑清凉地。这些年,当旅游消费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融合生态休憩与健康需求的森林康养顺势发展。

  走出“静园”,漫步林间,森林游憩、森林探险、森林瑜珈……各种各样的新场景新体验让游客尽情享受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从“养在深闺”的秘境到入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过去十年间,以黎明村为中心,景区周边民宿由11家增长至359家。乡亲们都说,“吃上了“旅游饭”就是端上了‘金饭碗’。”

  一叶落知天下秋。

  王坪村的鸡、牛栾村的药、黎明村的景,兴旺了产业,富裕了群众,改善了乡村面貌,更走出了“两山”价值转化的多元路径。

  把绿水青山守好,把金山银山做大,河洛大地绿意盎然的新画卷亦是绿富同兴的新答卷!(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白云飞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