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智能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 重点布局端侧大模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16:07:00    

本报记者 曲忠芳 北京报道

5月21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面壁智能方面获悉,该公司已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由洪泰基金、国中资本、清控金信和茅台基金联合投资。

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CEO李大海表示,当前大模型已经进入行业赋能的加速时刻,需要我们对技术、市场具备更加前沿性的判断,并为大模型行业赋能提供充足的供给。本轮融资能够进一步加深面壁智能的壁垒,并持续推动大模型商业化进程。

面壁智能创立于2022年8月,由清华大学NLP实验室所孵化,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知远是面壁智能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自2024年以来,面壁智能已完成三轮融资,上一次融资事件发生于2024年12月,据官方信息,融资规模同样为数亿元。

端侧大模型赛道升温

在大模型火热的两三年里,不同于“大模型六小虎”前期聚焦于将大模型不断做“大”的路径,面壁智能采用的策略是“以小博大”——即以低成本、相对小的参数来实现高效率,随着今年年初DeepSeek在全球范围内火爆出圈后,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策略越来越被行业企业广泛认可与采用。

与此同时,“大模型六小虎”中开始出现路径分化,如百川智能通过不断收缩调整将重心聚焦于“医疗+AI”,零一万物则不再做万亿参数大模型,业务重点聚焦于B端客户等。不同于“大模型六小虎”,面壁智能则是较早明确“端侧大模型”战略方向的一家。

记者了解到,所谓端侧大模型,是指直接应用在如智能手机、PC、汽车、物联网设备等终端设备上、本地运行的AI模型。与依赖云端服务器的传统大模型不同,通过轻量化技术压缩参数规模,端侧大模型能够在设备端独立完成数据计算和推理任务,而不依赖网络传输或云端算力支持。

作为面壁智能此轮投资方之一的洪泰基金方面表示,看好技术平权带来的产业变革,相信“高效”是大模型的第一性原理。智能的本质不是大和小、端和云的差别,而是高知识密度和低知识密度的差别,端侧是最能体现并应用高知识密度的场景之一。随着端侧大模型、AI Agent逐步渗透至设备的控制权,人机交互从GUI(图形用户界面)向“VUI(语音交互界面)+GUI”多模态融合发展,“未来期待面壁把智能放在离用户最近的地方,实现自主学习,引领终端智能的发展”。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在今年年初发布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年度发展趋势报告》称,端侧大模型成为AI行业的新增长引擎。随着大模型压缩和量化技术的不断提升,知识密度持续增大,终端搭载的模型能力值逐步增强。终端算力加速渗透。大模型的规模化带来成本、能耗、性能等方面的优化,AI处理的发展重心逐步从云端向手机、PC等终端载体转移。预计端侧大模型在2025年将向行业加速渗透,多模态交互场景日益成熟,将在消费电子领域实现广泛应用,并逐步推动工业领域的智能化升级。

另据头豹研究院的研究报告预测,预计中国端侧AI市场规模到2028年将增长至约1.9万亿元,这一数字在2023年时还只是千亿级。从千亿级到未来的万亿级,其背后是端侧设备对智能化、实时性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通过将AI大模型部署在端侧,不仅解决了云端部署在网络延迟、隐私安全、算力成本等方面的问题,更释放了设备端的算力潜力,为AI应用的深度拓展提供了可能。

商业化落地进展

面壁智能方面披露,截至目前,其端侧大模型面壁小钢炮MiniCPM系列平台下载量累计突破1000万。面壁智能的端侧大模型覆盖全模态、多模态、基座三个层面。其中,今年1月,面壁智能推出了首个端侧全模态模型小钢炮MiniCPM-o 2.6,参数规模量仅80亿,能够实现图像理解、语音、多模态实时交互的能力。

关于业界关注的大模型商业化落地问题,面壁智能针对汽车端的智能座舱场景,推出了“小钢炮超级助手cpmGO”。今年4月,首款搭载端侧模型的量产车型——长安马自达MAZDA EZ-60面市,标志着端侧大模型在汽车座舱领域的商业化落地迈入新阶段。面壁智能还与长安汽车、上汽大众、长城汽车等车企完成多款车型定点,并与高通、英特尔、联发科技、梧桐车联、德赛西威、中科创达、安波福等标杆企业达成合作,共同推动端侧原生智能座舱的广泛落地。

除了汽车端,面壁智能的落地垂直领域还有法律、教育行业。面壁智能助力深圳中院落地了全国首个司法审判垂直领域大模型,这套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实现了从立案到结案的全流程智能辅助。截至2024年7月,深圳法院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应用范围已覆盖所有常见的民商事案件。今年1月该系统试运行以来,辅助立案29.1万件,辅助生成文书初稿1.16万份。而在教育领域,面壁智能与清华大学联合推出AI学生成长助手“清小搭”,已在清华大学本科学生中应用。

(编辑:吴清 审核:李正豪 校对:张国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