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传承 他要做教育领域的“治沙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07:04:00    

王宏亮在备课。 受访者供图

春风化语

愿做那续燃的薪火,以师者仁心,为乡村孩子劈开混沌,引他们向光而行,这便是扎根乡土教育的初心与信仰。

在阜新市彰武县章古台九年制学校的讲台上,王宏亮老师坚守了21年。在18年的班主任生涯中,他从一位受助于师的少年,逐渐成长为照亮学生前行的炬火,用爱与执着,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书写着感人至深的教育诗篇。

他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步成长为县优秀教师、阜新市骨干教师、辽宁省骨干教师、辽宁省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他教育工作的充分认可,更是他数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教育的生动缩影。

童年的王宏亮,世界是灰色的——父亲早逝,家境贫寒。尤其是每到缴学杂费时,王宏亮的内心都无比煎熬。但是初中班主任谢老师,如一道光,刺破了他生命的阴霾。

那时,谢老师一个月工资才一百多元,自己家里的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可她不仅帮助王宏亮垫付了学杂费,更是经常帮助他买合身的换季衣服。这份深沉的师爱,像一颗种子在王宏亮的心底生根、发芽,疯狂生长。

他看着谢老师在讲台上发光的模样,看着谢老师用爱托举起自己的未来,一个念头无比坚定:将来,也要成为谢老师这样的人!

初中毕业,王宏亮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师范,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做一名人民教师。

王宏亮热爱语文教学,力求让课堂生动有趣。他将大语文理念融入教学,开展电影欣赏、创意写作等多彩活动。为提升教学水平,他积极探索新方法,斩获7节省级和国家级优质课,3次获“语文报杯”微课大赛国家级特等奖。

“欲成名师,先做明师”是他的座右铭。他参与3项省级课题研究,2项任主持人;在《教师博览》等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30余篇,16篇被知网收录;参与教育案例1项获教育部展播、1项获省级二等奖。他还参与梁衡作品点评,参编8本作文辅导书等,是《教育家》杂志的签约作者、《江西教育》重点作者,《意写》《意林》(作文素材)编委,连续两年参与辽宁省中考作文解析。

彰武县章古台镇,不仅是新中国科学治沙最先开始的地方,更是70年治沙精神淬炼升华的红色沃土。作为兼任市委党校彰武治沙精神干部学校讲师的共产党员,王宏亮深知,传承治沙精神、弘扬治沙文化,是党员干部的责任,更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

三年间,他上了100余场党课,向全省4000余名党务工作者生动讲述治沙人栽植下一棵棵樟子松“战风沙、斗天地”:从刘斌带着村民在沙地里“跪着栽树”,到侯贵“把家安在沙丘上”的坚守,再到董福财“一生只做治沙一件事”的执着……他不仅是讲述者,更是治沙精神的信仰者。

这份感悟,也让他的教育之路有了更深刻的方向:治沙精神不仅要进党校课堂,更要进校园、进学生心灵。作为党员教师,他将治沙文化与立德树人相融合,把治沙人的奋斗事迹搬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樟子松如何在沙地里扎根”的讲述中,理解“坚韧”的内涵。

在他心中,一名优秀的党员教师既要做治沙精神的“传承者”,更要做教育领域的“治沙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