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上海将这样创新“大思政课”建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17:00:00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7月24日报道:昨日,“伟大建党精神与大思政课建设”系列活动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举行。活动汇聚了全国多地革命场馆负责人、高校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共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本次系列活动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指导,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上海)、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主办,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高校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上海人民出版社承办。

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望道研究院理事长焦扬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与大思政课建设”是个很好的命题,二者要真正贯通融入落地落实,则要不断创新探索,持之以恒。要夯实根基构筑主阵地,结合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因子,强化伟大精神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确保人才培养方向;要激活效能建强主课堂,推动伟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实现全覆盖,不断加深学生对伟大精神的长期记忆和整体印象;要凝聚合力唱响主旋律,统合课内与课外、网上与网下、校内与校外资源,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把思政教育引向历史场景、改革情景、奋斗前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实践。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潘敏指出,近年来,上海持续深入推动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高水平建设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和各个高校研究中心,推出了一批深入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红色文艺作品,连续两年举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学术研讨会、“光荣之城”上海红色文化季,让伟大建党精神浸润全城。持续推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工作,充分挖掘资源、探索创新路径,促进馆校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让红色资源成为新时代“大思政课”最深厚、最鲜活的育人沃土。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顾红亮在致辞中强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海强化制度创新、推进试验体系建设、深化实践导向,积极探索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校内外一体化、知信行一体化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模式。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实施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工程,扎实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打造“概论课+专论课+个论课”上海模式;持续推进思政课案例教学改革,用好上海红色资源和改革开放生动实践,促进理论知识具象化,强化教学实效;培育“大思政课”建设品牌,开展试验区(高校)与实践教学基地结对共建行动,打造一批馆校合作优质课程和实践教学资源。

活动现场举行了由中共一大纪念馆、复旦大学望道学院编辑出版的《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伟大建党精神研究年鉴(2021-2022)》《先锋:新时代好青年的精神榜样》三部新书首发仪式。焦扬、潘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鸣共同启动新书首发。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钱海红、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温泽远等向教师代表和场馆代表赠书。

作为宣传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项目,“大道丛书”编纂启动仪式同步举行。该丛书由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联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策划,以“史实见精神、故事讲道理、细节触灵魂”为特色,将系统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焦扬、潘敏、张鸣等领导共同启动项目,为丛书编纂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青少年思政教育创新,活动推出两项重点举措:“大思政・融五育・树新人”红色周一实景课堂——黄浦区中小学校“大思政课”建设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与“向阳而生——全国青少年初心之旅”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前者由中共一大纪念馆联合黄浦区教育局打造,构建“学科化融入+场景化体验”的全学段研学模式;后者联动美团、携程等企业资源,设计串联革命场馆与人文地标的特色线路,助力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