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绘新卷 幸福踏歌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3:54:00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然

产业兴旺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关键。5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嘉陵区龙蟠镇水堰口村的四川顺成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蚕桑生产基地看到,10多名工人正在对桑树进行修枝、除草,为桑树健康生长、桑农增收夯实基础。近年来,我市持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锻长板、补短板,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现代生活水平。

夯实产业支撑 筑牢发展基底

“蚕桑产业是我们村着重发展的特色产业,我们水堰口村与下院山村、桃园社区一起,建成了2500余亩的蚕桑生产基地。”龙蟠镇水堰口村驻村第一书记刁成豆告诉记者,目前,整个蚕桑生产基地栽种蚕桑树超220万株,建成1个有机桑叶烘干房,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

除了蚕桑产业,龙蟠镇还因地制宜引导本地业主进行特色花椒种植,全面激活产业潜力。在该镇水堰口村,蛟龙农业家庭农场花椒种植园内的务工村民同样干劲十足,大家忙着清杂、修枝等工作,保障出产的花椒品质优良。

“我们从2019年就开始建设花椒种植园,现在一年可以产3万多斤的花椒。”蛟龙农业家庭农场负责人唐文金告诉记者,目前,花椒种植园吸纳了周边30多名村民务工,人均年增收7000多元。

近年来,我市结合粮食安全产业带、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东西部协作等农业大项目、大工程,一体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以要素高度集成的园区化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024年,我市选取了162个村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共实施项目699个,全力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锻长板、补短板。

养成良好习惯 扮靓乡村环境

乡村人居环境直接关系到宜居质量。在仪陇县凤仪乡高立村,村民王之强每天清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家的庭院打扫干净。这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开展以来,他自身发生的最大变化。

“把自己的院子打扫干净,不但看着舒服,住起来也很舒心。”仪陇县凤仪乡高立村村民王之强说,以前,他都是院子脏了才打扫。通过乡、村两级干部的宣讲,他意识到这样做不仅不美观,还容易滋生细菌。现在,他养成了每天打扫的习惯。

在高立村采访时记者发现,当地村民不仅把自己屋里屋外都收拾得非常干净,还自发开展村庄清洁大扫除,全面清理农村“四脏”、整治农村“六乱”。

“我们还大力弘扬文明新风,让乡村美到‘里子’。”仪陇县凤仪乡副乡长唐小岚说,他们通过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潜移默化影响村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清洁村庄卫生,真正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近年来,我市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聚焦拟建设村,常态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重点教育引导农户房前屋后“摆顺扫干净”,积极打造美丽庭院,着力推进村庄全域美丽。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313个村基本达到生活宜居、发展宜业、治理有效、环境优美的标准。今年,我市将以“百片引领、千村带动、万村补短”建设工程为重点,以要素高度集成的园区化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力争建成1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1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村,完成166个行政村的补短补缺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