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评|莫让“伪主理”侵蚀真匠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2 09:29:00    

莫让“伪主理”侵蚀真匠心

□ 张姣姣

近日,社交媒体上掀起一股模仿“误入主理人咖啡店”的视频热潮。视频中,博主们夸张演绎咖啡店“主理人”的傲慢态度:夹杂外语的产品介绍,将普通美式包装成高端名品,营造出令人窒息的优越感氛围。这些视频引发网友共鸣,也折射出当下消费文化中的一些扭曲现象。

“主理人”一词源自日本潮牌圈,原本指那些兼具创意、审美与运营能力的品牌创始人。这个词承载着对原创性和专业性的尊重。

然而,在遭遇群嘲的“主理人咖啡店”现象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种文化符号的通货膨胀。当每一个咖啡师都成为“主理人”,当每一杯咖啡都被赋予过度复杂的文化叙事,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创新和品质支撑时,这个概念本身就发生了贬值。这种通过语言包装显示高端的尝试,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资本操纵,试图通过“故作高深”的营销话术来合理化高定价。

在信息愈发透明的时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正在觉醒。他们开始质疑:我们支付的溢价究竟是为了产品本身,还是为了一套浮夸的表演?年轻一代消费者,成长于信息爆炸的环境,对各种营销话术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他们反对伪精致,拒绝为虚无的身份感支付溢价,抗拒被“割韭菜”。

“主理人咖啡店”遭群嘲的现象反映了社会大众对“文化包装过度、实质内容不足”消费模式的反感。眼下,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注重消费的实质价值而非符号价值。这种转变正在重塑市场规则,迫使品牌重新思考如何真正创造价值而非仅仅制造幻觉。

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后工业时代,我们消费的不再是物品,而是符号。”商家可以拥有自己的品牌理念和风格定位,但必须与产品品质、服务水平相匹配。真正的“主理人”,应当通过真诚的创意和用心的产品与服务赢得市场认可,而非依靠浮夸包装和“商业美学幻想”来制造虚假的高端感。脱离烟火气和民众真实需求,就会沦为一种小众“自嗨”行为,被大众审美所厌恶。

我们应该期待一个更加透明、诚信的消费环境,让“主理人”一词回归本意,指向那些真正具有创造力和专业精神的创业者。消费者不再被华丽辞藻所迷惑,商家也不再依赖浮夸包装,而是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注重实质价值的消费文化,这或许就是这场全网群嘲带来的积极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