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医生“辞职潮”风波18个月后平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2 00:29:00    

韩国医疗界“辞职潮”风波持续18个月后终于平息,大部分涉事医生于9月1日返岗。据央视新闻报道,韩国业内消息人士透露,各大医院已完成今年下半年实习和住院医生的招聘工作,返岗和新聘医生的具体数量将由保健福祉部在数日内公布。此前离岗的大部分医生均已同意返回。

2024年2月,时任总统尹锡悦领导的韩国政府发布医学院扩招计划,决定自2025学年开始的5年内,将高校医学院招生规模每年增加约2000人,以解决医生短缺问题。

韩国医疗界强烈反对这一扩招计划,称此举将引发过度医疗等问题。2024年2月16日,韩国首尔五大医院(首尔大学附属医院、延世大学附属世福兰斯医院、三星首尔医院、首尔峨山医院、首尔圣母医院)的医生通过决议,决定集体提交辞呈,并开始停止工作,辞职潮蔓延至各大城市。韩国政府将该国医疗系统危机级别提升至最高级“严重”。

今年2月,一个由全国医学院院长组成的咨询机构向政府提出,如果明年的招生名额修改回3058人,他们将说服医学生重返课堂。全韩40所拥有医学院的大学的校长还在3月5日召开网络视频会议,随后向政府提交了同样的建议。

随着尹锡悦的下台,韩国教育部于3月7日宣布取消扩大医学院招生名额的计划。4月17日,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官李周浩进一步明确,明年医学生的招生名额最终定为3058人,恢复至扩招前水平。这也意味着此前尹锡悦政府提出的每年2000人扩招计划作废,但绝大多数离岗医生仍未返岗。

现任总统李在明于6月上台后要求相关部门与医疗界通过对话探讨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7月12日,韩国医科大学生团体宣布医科大学生们将重返学校复课。

如今随着大批实习和住院医生返岗,各大医院诊疗负担有望减轻,此前暂停的医疗服务也将重启。韩国政府将在情况稳定后考虑下调医疗系统危机级别。

韩国医生短缺问题在新冠疫情后变得愈发严峻,尹锡悦政府原本想通过扩招来缓解危机,但却引发医界辞职潮,导致几乎整个医疗体系崩溃。

事实上,政府和医疗界的冲突爆发的背后是利益团体的自私、国家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口老龄化,甚至还夹杂着政治考虑。

代表14万名职业医生利益的大韩医师协会反复宣称,韩国不缺医生,问题的核心在于资源分配不合理,扩招会导致教学、医疗质量下降。该协会谴责政府践踏职业自主权,准备向宪法法院提起违宪审查。

韩国医生享有高收入和良好的社会地位。据统计,韩国医生人均年薪为19.3万美元,大约是韩国人均年薪的5.5倍。“医生”在中小学生和高中生最想从事的职业中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五。

但毕竟,医疗关系到生命。在韩国民众看来,医生们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置危重病人于不顾,是典型的利己主义。对于谁应为韩国医疗界长期罢工承担责任,韩国媒体发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19%的调查对象认为是政府,37%的调查对象指向医界,41%则认为双方都有责任。

然而从绝对值来看,韩国总体医生数量确实不足,人均门诊量在OECD组织38个国家里排第一,人均医生数排倒数第二。韩国每千人的医生数为2.1,远低于发达国家3.7的平均水平。

本轮罢工期间,最多有1万多名初级医生长期罢工,引发广大民众的担忧。因为没有获得及时医疗或延误治疗而造成的“超额死亡”数量超过3000。

在韩国,私立医疗机构占到90%以上。有专家分析,在这种以市场化竞争主导的私立体系中,医院的盈利被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这进一步导致了供给的错配。

在科室平衡方面,自费项目多的皮肤科、眼科和整形科是私立医院的盈利主体,相关科室医生收入高,这导致韩国整形医生数量过去10年几乎翻了一番,皮肤科医生数量也增加了约40%。而妇产科、儿科等在韩国被称为“基本医疗”,医保报销比例高,医生薪资相对较低,因此这些科室常常陷入“医生荒”。

此外,韩国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且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但各区、郡以及城乡间在医生数量、医疗设备等资源方面的不平衡极为严重。韩国健康保险审查评价院2020年的统计显示,排名垫底的江原道高城郡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仅为0.45人,排名第一的首尔市钟路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却多达16.29人。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

相关文章